公司要闻
【模范师徒】“青”尽全力 “蓝”得有你(三)
传承有序,成长有光
为表彰先进,选树典型
营造“尊师重教、争优创先”的浓厚氛围
推动“导师带徒”活动走深走实
经严格评审
共选出6对“模范师徒”
他们以师者匠心锚定传承之 “序”
用徒者笃行点亮成长之 “光”
生动彰显“导师带徒”机制的扎实成效
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
感受榜样的力量!
2025/10/20
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九
第三期
导师:赵旭东(右)| 徒弟:曾中元(左)

师 徒 简 介 ▾

赵旭东:
工程师,金华铁路枢纽扩容3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技质部部长

曾中元:
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,现任金华铁路枢纽扩容3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技质部主管
师 徒 事 迹 ▾
初识结对,互认共信
初识时,曾中元眼中的赵旭东是“行走的技术手册”。面对复杂的雅畈编组站图纸,他总能一眼指出关键节点;检查连续梁问题时,他总能记住各类规范,那些曾让曾中元头疼的技术难题,在师父这里总有清晰的解答。而在赵旭东看来,曾中元是块“肯钻研的好材料”。刚接触工作时,这个年轻小伙就带着笔记本跟在身后,把雅畈编组站技术参数、路基填料参数等细节一一记下,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追问,甚至在下班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施工方案,这份求知欲令赵旭东格外上心。
传授技艺,倾囊相授
“光讲理论没用,得在现场摸爬滚打才学得会。”这是赵旭东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带徒的“妙招”。在涵洞施工关键期,他让曾中元从钢筋绑扎学起:“你看,这个箍筋间距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控制在20±1厘米,咱们得用尺子量着来。”有一次,曾中元在检查涵洞模板时漏看了一处缝隙,赵旭东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让他站在模板旁观察浇筑过程:“你看,水泥浆从缝隙漏出来,不仅浪费材料,还会让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麻面。”这次现场教学,比任何说教都管用,也让曾中元养成了“多看一眼、多量一次”的习惯。
成长蜕变,独当一面
一年的历练,让曾中元受益匪浅。“以前觉得技术工作就是按图纸施工,现在才明白,每一根钢筋、每一方土方都连着铁路的安全与畅通。”去年雨季,为了确保路基不积水,曾中元和师父赵旭东连续三天守在现场,冒雨检查排水系统,调整填料坡度。当看到雨后路基安然无恙时,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“技术质量无小事”的重量。如今,他不仅能独立完成涵洞施工的技术交底,还能提前预判路基施工中的潜在问题,这份成长,离不开赵旭东的悉心指导。
师 徒 互 勉 ▾

赵旭东

铁路建设是百年工程,希望中元能守住“质量第一”的底线,把每一项技术工作做细做实,早日成为项目的技术中坚。
师父就是我的榜样。我要跟着师父继续学,不仅要学好涵洞、路基的施工技术,还要钻研新的工艺方法,用过硬的技术为金华铁路扩容项目贡献力量。


曾中元

